三大球联赛改革:每晚都有CBA看成为了习惯

2018-04-28 18:14

  中国体育报 

  2018年将是中国体育不平凡的一年,深化体育改革的集结号已经吹响。

  足球项目历来是改革突破口,一连串重磅新政先后发布让外界对联赛展开各种猜想。在篮球项目上,“管办分离”后的首个赛季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面升级后的中国排球超级联赛在“元年”呈现了怎样全新的气象?2018年,“变”是主题。

  本地特色与世界潮流并存的“新”中超

  本赛季开始之前,一连串重磅新政先后发布让外界对联赛展开各种猜想。《关于执行收取引援调节费相关工作的补充规定》进一步显示了抑制天价外援的决心,对于U23球员和外援登场方面的新规定,也是被热议的焦点。如今中超战罢7轮,有些显而易见的变化在意料之中,有些现象虽未必与新政有直接关联,但无法否认潜移默化的影响。

  当一名强力外援的位置被一名国内球员,乃至U23球员取代后,球队的整体运转确实会有影响。一些比赛中,主帅缺少变招余地也是事实,但规则是公平的。弱化绝对“强点”,放大可能存在的“弱点”,比赛却往往在其他方面给球迷带来惊喜,首轮就掀起破纪录的进球狂潮自有其道理。

  上轮比赛结束后,武磊仍力压一众好手在射手榜独占鳌头。苏宁5比1大胜的比赛中,进球全部由国内球员完成。几乎全华班的恒大差一点客场奏凯。如果回顾此前几轮的比赛,国内球员的进球左右比赛胜负的情况屡见不鲜,这其中也包括一些U23球员。事实上,几乎每轮都有U23球员奉献进球或助攻。

  没有新的成批地震级外援加盟,不少球队已有的外援却与球队融合得越来越好,比如上港的胡尔克和国安的奥古斯托。试想,如果各队不断地升级“军备竞赛”,何来稳定。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外援展示个人能力从而让自己保值显然是务实的。看到不断有新人刷新工资极限,也难免“浮躁”。

  如果说外援和U23新政是结合了自身发展情况的“本地特色”。那么另一个经常在赛后被球迷和媒体热议的视频助理裁判技术(VAR),则绝对是提前与世界接轨。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的联赛都没有使用VAR技术,五大联赛中只有德甲(德甲,GBBL)和意甲已采用。虽然关于VAR技术的利弊一直存有争论,但俄罗斯世界杯将采用VAR已确定无疑,这也说明了大趋势。

  既然走在前头,必定要提前面对相关争议和讨论。让人感到欣喜的是,在使用该项技术的同时,足协也积极推行了“配套计划”。举办的VAR相关知识和新版足球规则变动的学习交流活动,以媒体工作者为窗口,加快了广大球迷对于裁决的认识和理解。

  排超元年气象全新

  优化的赛制、精彩的比赛、超高的人气、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奖金的提高,多家赞助商和直播平台的全方位介入.....全面升级后的中国排球超级联赛在“元年”呈现了全新的气象。

  本届联赛总决赛实行7场4胜制,从3月底到4月底,2017-2018女排、男排超级联赛总决赛相继上演,持续一个月,“排超联赛”成为体育迷这段时间以来口中的热词。

  总决赛激烈程度前所未有,精彩程度超乎想象,女排超级联赛总决赛,天津和上海双方鏖战至生死抢七的决胜局,胜负就在一念之间。根据收视统计,女排总决赛抢七大战,央视体育频道直播收视率高达0.66。男排超级联赛总决赛,上海和北京激战六个回合,同样一波三折。

  全新升级的排超联赛,改革带来的新生。排超在奖金以及招商等方面下足了工夫,单场冠名、共享版权等创新性营销方式,让排超元年充满新意。奖金额度的提高、每场最有价值球员的评选,也激发了各俱乐部和球员的参与热情。上帝视角、视频回放等高科技的应用,让比赛直播、转播呈现了更好的体验,给联赛增加了更多的关注度。

  排超元年的全明星赛同样升级,打造成了排球顶级盛宴。组委会拿出高额奖金鼓励球员“真打”,新增了充满趣味的技巧挑战赛,并在深圳打造1300平方米的“全明星之家”,举行了包括红毯秀等在内的一系列活动,排坛的俊男靓女盛装出席,引发热议。

  同时本届排超联赛也是天津全运会结束的第一年,新老交替之下,一批年轻人涌现出来。天津女排的新星李盈莹,接连在比赛中创造得分纪录;浙江男排的新星张景胤通过联赛脱颖而出,已经入选国家队。排超也正在逐渐成为中国男女排重要的选材阵地,助力国家队不断在世界大赛上创造佳绩。

  改革这条路并非坦途,排超元年也有遗憾、不足和争议,但只要坚持向着积极的方向前进,相信中国的排球超级联赛会越来越好。

  转会新政的刺激效应

  4月24日,随着上海男排在主场捧起联赛第14座冠军奖杯,2017-2018中国排球超级联赛顺利画上句号。升级后的联赛在人员转会、引援政策上的变化,让排超元年的联赛竞技水平变高、观赏性变强、比赛结果更具悬念。

  本赛季排超联赛制定了“二次转会”规定:进入半决赛之后的球队可以从已经淘汰的球队中引入一定数量的球员。这一转会政策加强了高水平球员之间的流动,平衡了各支球队的实力,缩小差距。同时让更多的高水平球员聚在一起,提升比赛的观赏性。进入男女排超级联赛四强的八支队伍,都试用了新政策,体验了新效果。

  全新转会制度的推出,自然引起了一定的争议,但可以确定的是,临时转会大大增强了联赛尤其是半决赛之后的精彩程度和观赏性。女排从半决赛开始,天津、辽宁、上海、江苏四支队伍就陷入鏖战,卫冕冠军、拥有多名国手的江苏女排止步半决赛,令人意外。而通过二次转会补充强援的天津和上海女排的总决赛对决,堪称“国家德比”,两队打满总决赛7个回合,比赛刺激程度超乎想象,总决赛走势扑朔迷离,吸引眼球。男排方面,进入决赛的上海和北京男排也通过二次转会,成为联赛中的“超级战舰”。

  排超元年,外援引进更加开放,知名度更高,能力更强。上海女排外援、韩国人金软景的加盟也是排超元年的一大亮点,这位世界级排球明星通过比赛展示了风采,也吸引了众多海外粉丝来观看中国排超联赛。

  相比女排,男排超级联赛的高水平外援更多,对比赛的影响更大。本届男排超级联赛获得前三名的队伍都引进了外援,进入总决赛的上海和北京队更是各自拥有三名外援。两队明星球员汇聚,极大地刺激了球市,总决赛6场比赛现场上座率很高,这在男排比赛中并不多见。

  U23新政立足长远

  联赛新政的影响下,U23球员的表现几乎每轮都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和话题。在已经结束的比赛中,有不少U23球员在最后时刻登场,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展现出自己的能力。对于一些球队而言,短期内确实在阵容安排方面需要花费更多心思,但如果立足长远,对于各队青训体系的完善,以及联赛的长久发展,都会有深远影响。

  除了按规定在U23球员的使用数量上发生硬性变化外,本赛季还有一个软性变化,那就是U23球员本身的进一步“年轻化”。数据显示,在所有报名U23球员当中,1996年后出生的球员约占7成,这意味着他们不仅今年符合政策,明年乃至更远的一段时间都还是U23球员。比如现在联赛中大放异彩的黄紫昌本月才刚满21岁,早已在中甲得到过锻炼,今年又在中超取得过进球的曹永竞和汪晋贤也都是1996年以后出生的球员。

  在联赛对于U23球员出场数量做出要求的同时,今年对预备队U23使用也有明确规定,而且这一数字达到了5人。而在预备队的比赛中,甚至出现过几乎全部派上U23球员的情况,山东鲁能泰山的高中锋田玉还以16岁零147天,成为所有中超俱乐部和预备队中年龄最小的球员。

  联赛之前发布的《中国足协关于调整青少年球员转会与培训补偿标准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这对于中国青训绝对具备里程碑意义,保护青少年培训单位的相关权益,无疑是为各方夯实青训体系保驾护航。从中超到中甲,从联赛到预备队,从硬性规定到引导效果初现,关于年轻球员出场的要求显然要从更立体的角度来看,其效果则需要从更长的时间坐标审视。

  CBA,唯一的“不变”就是“变”

  刚刚结束的2017-2018赛季CBA联赛是“管办分离”后的首个赛季,CBA公司在中国篮协授权下,首次获得了赛事竞赛权、商务开发权。在全面推进改革的大背景下,“变”是CBA联赛最大的主题。

  “变”首先体现在赛制上:

  以往常规赛前八可以直接入围季后赛,但本赛季,只有前六名球队获得“直通季后赛”资格,第七到第十要进行两两捉对三战两胜的附加赛。赛制小小的调整极大激发了联赛的竞争活力——排名靠前的球队想要争取前六直接进入季后赛的机会,避免体能经历的消耗和浪费;靠后的球队也会努力向附加赛方向靠拢。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季后赛名额之争都只是联赛前八、前十球队间的“内部游戏”,但如今,不但没有了锁定前八后的走过场,“季后赛名额争夺阵营”也进一步扩大。

  另一方面,过去CBA联赛采取一周三赛,但从2017-2018赛季开始,为了保持联赛的持续曝光,凸显品牌价值、回馈赞助商,比赛变成了从周二到周日每天比赛,“每晚看CBA联赛”也已经成为了相当一部分球迷的习惯。

  赛制之外,在判罚公正性准确性、技术保障手段提升、和社会热点结合等方面,CBA联赛也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CBA联赛改革、变化的脚步不会止歇。根据CBA公司提供的信息,2018-2019赛季,联赛赛制还将进行调整,从现有的20支球队不分组、不分区更迭为分成四个大区,分区外球队还将进行常规赛单赛季主客场两场比赛的,分区内则是常规赛单赛季主客场四场,进一步提升了竞争强度;季后赛参赛球队数量则将扩大到12支,前四名直接参赛,第五至第十二名全部参加附加赛。

  毫不夸张地说,2018-2019赛季的CBA联赛相关改革是在2017-2018赛季“试水”基础上的全面升级。可以预见,在“升级版”改革的推动下,下赛季CBA联赛注定将催生更多故事,锻造更多精彩。

  已经登上改革列车的CBA联赛也将根据规划以及实际情况的发展,对于赛事进行持续不断的变革、调整。或许将来的CBA联赛,唯一的“不变”就是“变”。

  WCBA,“小而美”也有韵味

  相比于CBA联赛,WCBA的竞技水平、品牌价值、市场开发程度都有较大不足,也正因如此,中国女篮人没有采取盲目冒进的策略,为女篮联赛设计了“小而美”的发展思路。

  赛场上的女篮姑娘英姿飒爽,赛场外的女篮姑娘同样是正能量的代表。本赛季WCBA期间,结合女篮联赛、女篮运动队、女篮运动员的特点,中国篮协层面、俱乐部层面、企业层面组织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公益活动。像山西女篮主场免费向弱势群体发放观赛门票,八一女篮多次深入部队、学校推广篮球运动,中国篮协启动“小篮球”计划后,知名女篮教练、运动员争当“小篮球推广大使”等举措都让人印象深刻。

  与此同时,打好WCBA全明星赛这张牌。近几个赛季,女篮全明星队队员都是热舞开场,让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到了女篮姑娘不为人知的一面。今年全明星赛,更是尝试了体育和娱乐跨界竞赛的模式,邀请两名年轻、有市场号召力的艺人加入全明星队,真正做到了“文体不分家”,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强化WCBA联赛“软性特色”的同时,联赛本身的竞技属性也没有丢——在本赛季联赛参赛球队从12支增加到14支的基础上,赛季36轮205场比赛还是有48%的比赛场次分差在10分以内,精彩激烈的比赛过程、不到最后时刻不会破解的悬念,也将球迷牢牢锁定在球场上、电视机前。

  以往WCBA的商务开发权为“CBA捆绑运营”,在CBA联赛“管办分离”的大背景下,WCBA联赛也获得了独立的运营开发权。这一权益的直接体现就是WCBA与CCTV5下属公司和门户网站进行了近40场比赛的直播信号制作,大大提升了联赛的曝光度、影响力;同时打造与主流、新兴媒体的宣传矩阵,仅门户网站的比赛视频直播和点播场次就创纪录达到了98场,浏览量4000多万人次。

  女篮项目、WCBA联赛因其自身特点,很难达到男篮、CBA联赛的发展高度、受关注程度,但只要找准项目的亮点,与其他领域、维度的契合点,“小而美”的WCBA联赛也能发散出独特的韵味。

  — END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图片均来自网络转载,我们仅提供信息共享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
排名
用户名
上榜准确率
奖励
1
100%
300金币
2
100%
200金币
3
91.7%
100金币
4
91.3%
88金币
5
90.9%
66金币
排名
用户名
赢/平/输
准确率
1
8/0/0
100%
2
7/1/1
92.9%
3
7/0/1
92.9%
4
11/2/2
90.9%
5
9/2/1
90.0%
6
14/0/2
89.7%
7
8/1/1
88.9%
8
8/5/1
86.7%
9
10/2/2
86.4%
10
13/0/2
85.2%
    三九足球是中立的推荐平台,为你提供专业的足球推荐篮球推荐、篮球竞彩信息。
    任何推荐信息均由网站用户发表,三九足球不对发表推荐内容行为负责。
    本网站所有数据赛程仅供中国体育彩票竞彩游戏参考,任何人不得用于非法用途,否则责任自负。
    手机网址:m.footy999.com
    版权所有 2013 - 2024 三九足球粤ICP备2023113261号-2